白芷直播栽培技术 2017年08月15日 来源:亳州正庆种业集团 作者:正庆 内容摘要:白芷直播栽培技术。白芷以根入药,为常用辛温解表类中药。其气芳香,味辛、微苦,具祛病除湿、排脓生肌、活血止痛之功效,主治风寒感冒、头痛、鼻炎、牙痛、赤白带下和痛疖肿毒等症,还可做香料使用。其种植管理较为简单,但要获得高产高效,必须掌握以下要点。 白芷以根入药,为常用辛温解表类中药。其气芳香,味辛、微苦,具祛病除湿、排脓生肌、活血止痛之功效,主治风寒感冒、头痛、鼻炎、牙痛、赤白带下和痛疖肿毒等症,还可做香料使用。其种植管理较为简单,但要获得高产高效,必须掌握以下要点: 一、选择适宜地块,精细整地 白芷既怕高温、又怕低温,喜光照充足和温暖湿润环境。其主根粗长,入土较深,在土层深厚、疏松肥沃、湿润而又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生长良好。不宜在土层浅薄、砾石较多、质地黏重、容易渍水的地块种植。 白芷种子发芽**土能力较弱,要保证一播全苗,必须提高整地质量。地块选定后,先深翻炕垡,耕深要求达到30厘米以上。播种前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000千克(或生物**肥100千克),金正大缓控释肥50千克,再次将地翻耕耙平,使肥料与表土混匀,然后按1.5~1.8米宽开沟起厢,将厢面土壤尽量整平整碎,创造良好播种环境。 二、选用新种,适时播种 白芷种子寿命较短,陈种发芽率低,必须使用当年新种。如果是从外地购买的种子,播种前必须做发芽试验,确保种子质量无误后再大面积种植。 白芷可春播也可秋播,但以秋播产量较高、品质较好。秋播宜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,既不能过早,也不能过迟。过早(早于处暑),当年冬季生长迅速,次年多数植株会抽薹开花,导致根茎木质化,不能做药用;过迟(迟于秋分),雨量渐少,气温转低,播后不能迅速发芽出苗,影响生长与产量。 一般趁土壤墒情适宜时开沟条播,行距30厘米,亩用种1千克左右。种子播前较好用温水浸种6~8小时,捞起沥干后与过筛细土拌匀再播,以保证落籽均匀。播后用火粪土或细土覆盖种子,略镇压使其与土壤紧密接触,促进出苗。地下水位高的地块,可采取高垄栽培,以增加土层厚度,降低土壤湿度。 可将白芷与白芍等药材套种,或在白芷行间套种小白菜、*、莴笋、蒜苗、萝卜等短季蔬菜,提高土壤利用率,增加收入。 三、加强田间管理,严防植株早抽薹 1. 间苗、定苗 一般播后10~15天即可出苗。当苗高5~6厘米时,结合中耕除草间去过密的弱小苗。苗高10~12厘米时按株距15厘米进行定苗,定苗时将生长过旺、叶柄呈青白色,可能出现早薹的植株拔除,同时对缺苗处进行移苗补栽。 2. 中耕除草 **次在苗高5~6厘米时结合间苗进行,此次中耕宜浅,苗附近杂草必须用手拔除,防止伤苗。*二次在苗高10~12厘米时结合定苗进行,此次松土深度可稍深。(*三次在翌年早春杂草萌动时进行,此次中耕宜深,结合中耕进行最后一次定苗。植株长大封垄后,一般不再进行中耕除草。 3. 看苗追肥 白芷虽喜水肥,但前期生长过旺容易抽薹,影响地下根系膨大。一般在播后出苗阶段,应保持厢面土壤湿润,促进出苗。齐苗后,生长前期须控制水肥供应,防止幼苗出现旺长。*二年立夏后,再视苗情长势增加水肥供应,特别是根茎膨大期要加大施肥量,增施磷钾肥,促进植株根系快速膨大,提高产量。雨季要注意清沟排渍,防止出现烂根。 4. 摘心晾根 冬前已长出8~10片真叶的白芷,春后易早发抽薹。对长势偏旺的植株,应在5~6月摘心晾根以控制其长势。摘心应在茎尖形成明显生长点时,选晴天上午将茎的**芽打掉,3~5天后再浇水追肥。对有抽薹迹象的白芷,在6月中旬花序分化前深锄1次,对抽薹迹象明显的,须在深锄基础上再选晴天进行扒土晾根,深度为根茎的1/3,但不得伤及主根或幼根,5~7天后再封根浇水施肥。晾根的目的是防止植株过早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,避免抽薹。 5. 拔除早抽薹苗 早抽薹苗,不仅影响其他植株生长,而且根茎易木质化、粉性差,质量、产量均会下降。因此发现早抽薹的白芷苗,应及时拔除。 四、以防为主,严防病虫危害 1. 病害 白芷病害主要有斑枯病和根结线虫病。 ①斑枯病。 症状:主要危害植株叶片,病斑呈多角形,初期暗绿色,后为灰白色,上生黑色小点。随着病情发展,逐步形成多角形大斑,病斑硬脆易破裂,严重的会造成叶片枯死。 防治措施:一是选留无病田植株做种;二是发病初期摘除病叶,带出田间集中烧毁;三是喷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防治。 ②根结线虫病。 症状:主要危害白芷根茎,影响其正常生长膨大,同时影响地上部分生长。 防治措施:一是选择无根结线虫的地块种植;二是轮作换茬,较好能水旱轮作,避免使用药剂防治。 2. 虫害 白芷虫害主要有菜青虫、黄凤蝶、蚜虫、红蜘蛛等。 ①菜青虫、黄凤蝶、蚜虫。 可在幼虫期喷施茚虫威、灭多威等进行防治。 ②红蜘蛛。 可喷施炔螨特等进行防治。